就因為沒時間,才什麼都能辦到
四個孩子,照拿哈佛學位
女醫生分享提高時間密度的33要訣
吉田穗波
「不是因為某件事情很難,你才不想做,而是因為你不想做,所以變得困難」
這句話影響了我,一直以來總覺得要準備好才能去做,但,要準備到什麼程度才算是準備好呢?沒人知道,只有實際去做了才知道。
穗波醫生在決定報考哈佛時,已經有2個女兒
但是因為她希望兒女成群,也明白生育是有年齡限制的
所以一邊準備、考試、讀書、生小孩
完成哈佛的學程回到日本已經是4個孩子的媽了
只能說超強的!!光是一般職業婦女就已經夠不簡單了
更何況是到國外唸書還攜家帶眷
其中也提到時間的密度
確實大家的一天都是24小時,每個人運用這24小時的方式不一樣
一開始以為是縮短休息或睡眠時間,但後來發現穗波醫生應該是個蠻愛睡覺的人
所以不可能減少睡眠時間了,再說了,她也提到身體健康是很重要的
還有日常生活中也是有很多零碎時間能運用,不一定要等到完整的時間才去做
ex坐車的時間,走路的時間,運動的時間,等待的時間...等,都是可以很好運用的,
記得之前補習班的老師曾說過
「不要告訴我你們都很認真在準備,現場有多少人坐車跟上廁所的時候在看考試的書,有做到卻沒考上的人才能說他真的盡力了」
嗯,果然會運用時間的人連零碎的時間是都不會放過的
書中醫生分享了許多她的方法,其實不見得適用在每個人身上,但是還是值得參考,以醫生的經驗為雛型修改為適合自已的方法
像書中有提到她會在列出應辦事項清單,再將事項填入行程表中,每格時間長度為半小時,
看到這時,我也試著列了,行程表也做了,但是使用起來不是很適合我,
於事便修改為將一週有空的時間列出來,再將要完成的進度跟項目列出來,然後依自已當下的情況執行,
只要在一週結束前完成進度即可,不一定要這個時間到了非做什麼事不可,這樣子的執行方式比較適合我。
另外一個重點是,廣結良緣,很多事情並非靠一人之力是可以完成的,有時依靠別人不見得是壞事,
還有,我們不是萬事通,不是什麼事都知道,所以朋友很重要,
像醫生在美國就是透過朋友得到很多訊息大大的減低在國外留學時所遇到的困難。